重慶醫院四個兒時隱患易致不育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6-29
數據顯示,在不孕不育夫婦中,有30%是男性方面的原因,比如無精子癥、少精子癥、弱精子癥等。追查起來,這些困擾男性生育的問題可很有可能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就留下了“隱患”。因此,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在男孩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關注。那么,哪些兒童期的疾病會導致男性不育呢?下面就來介紹下。
1、腮腺炎
冬春季節正是腮腺炎流行期。據有關的資料統計,在男子不育癥患者中,有14%左右是因睪丸功能衰竭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因腮腺炎并發睪丸炎造成的。專家指出,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不育的患者,追查其病史,發現在其兒童、青少年期患過腮腺炎。
腮腺炎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侵犯5—15歲兒童。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不僅對腮腺有特殊的“親和力”,而且也特別喜歡侵犯腦膜、睪丸。腮腺炎一旦并發了睪丸炎,就會出現高燒、睪丸腫脹、疼痛。由于病毒的毒性作用,使得睪丸組織受到破壞,特別是專門產生精子的曲細精管遭到破壞后,就沒有產生精子的能力。因此,兒童患腮腺炎家長不能忽視。
2、隱睪
專家說,陰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器官,遇熱會膨脹散熱,遇冷會縮小保暖,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睪丸,以利于精子的產生和生存。但有的孩子睪丸會滯留在腹腔,導致男性成年后不育。據統計,大約10%的男嬰出生時睪丸未完全從腹腔下降至陰囊內,之后睪丸逐漸下降至陰囊,不過在1歲時也有2%左右的男童仍有睪丸位置異常現象。
隱睪最大的危害就是傷害了生精細胞,因為腹腔內的溫度大約有40℃,在高溫環境下,原始的生精細胞受損。在不育男性中,就發現隱睪患者的睪丸小且質地軟,精子數量少且活力差。專家認為,一般到一周歲,如發現孩子的睪丸還沒有下降至陰囊,通常需要治療。
3、精索靜脈曲張
在成年男性不育患者中,約有15-20%出現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陰囊背面有明顯的血管叢。精索靜脈曲張最早可出現在兒童期或青少年發育期。有學者對因泌尿外科疾病來門診或住院的青少年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1020名青少年中共發現精索靜脈曲張87例,占8。5%。在患精索靜脈曲張初期,并沒有明顯的不適,加上青少年往往對外生殖器的病變羞于詢問家長,因此,在成年之后出現陰囊墜脹不適、外觀欠佳或者不育癥就診時而發現。由于精索靜脈曲張可以影響陰囊的靜脈血液回流,造成局部毒素代謝減慢,從而降低精液的質量,最終導致不育。
4、克氏癥
克氏癥是一種性染色體異常疾病。青春期之前一般無明顯癥狀,青春期發育后,癥狀逐漸明顯,陰毛、胡須稀少,喉結不明顯,有近半數患者乳房發育呈女性型乳房,患者性欲低下,性功能差,大多患者有無精癥而不能生育。因此,專家認為,男孩子在青春期發育期,家長應觀察其是否有“男性”特征,比如胡須、喉結、變聲等,如果男孩子皮膚越來越白,外形越來越女性化,那就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
專家提醒,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一些身體的異常變化,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以免給以后的生育功能導致傷害,造成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