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子宮內膜薄吃什么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2-12-12
子宮內膜薄的具體原因有哪些?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與進步,不少不孕不育家庭通過新技術、新手段獲得了妊娠的可能性并順利擁有了自己的親生孩子,然而,仍有一部分家庭因為子宮內膜薄而胚胎種植率低,出現了反復生化妊娠、胚胎停育等不良結局。
那么,子宮內膜厚度究竟多少是正常的?薄型子宮內膜又與妊娠率有著怎樣的因果關系呢?
1.什么是子宮內膜薄?
薄型子宮內膜是指內膜厚度低于正常厚度的較低標準,目前全球業界對內膜厚度的分界值尚未形成共識,已報道妊娠的較薄內膜是3.7mm;文獻報道“薄型內膜”的診斷“標準”低于5-8mm。
而臨床普遍接受的標準是厚度<7mm者為薄型子宮內膜。需要注意:此處是指一個月經周期內、或激素支持下較厚的子宮內膜,不包括無排卵時的隨意測量厚度。
2.子宮內膜薄與妊娠率低的關系
胚胎著床依賴于良好的胚胎以及與之相容受的子宮內膜,而子宮內膜厚度是反映容受性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臨床研究顯示:<7mm的子宮內膜在正常的月經周期中或雌激素的補充下無法充分地增殖,進而可阻礙孕卵著床,或著床后供血不足,導致妊娠率低、流產率高。
3.子宮內膜薄的具體原因有哪些?
子宮內膜薄的病因復雜多變,總體而言可分為手術、感染、藥物及其他相關因素。具體如下:
01.手術
主要指人工流產和自然流產(胚停)清宮術等宮腔操作,由于吸刮時間長、負壓過大,導致宮頸及子宮內膜損傷,破壞子宮內膜基底層,致使子宮內膜局部形成創面,進而纖維化導致子宮前后壁或側壁粘連,部分內膜失去功能,B超檢查時可見內膜菲薄及不連續性,表現為月經量減少甚至閉經,嚴重者可導致不孕、胚停和自然流產等不良妊娠急劇。數據顯示:人工流產可使薄型子宮內膜的發生率增高20倍。
02.藥物
具體指克羅米芬,口服避孕藥,除了在中樞競爭性抑制雌激素受體反饋性升高促性腺激素誘導排卵以外,還可通過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的雌激素受體,導致子宮內膜變薄,但無需過于擔心,統計顯示:克羅米芬的內膜作用并不明顯降低妊娠率且停藥1-2個月即可完全恢復正常的內膜厚度。想預約醫生?點擊在線咨詢,免排隊,免掛號費!
03.感染
炎癥反復發作或生殖系統結核侵襲子宮內膜,常會導致子宮內膜局部出現水腫、充血的現象,使子宮內膜功能層、基底層受累,繼而出現子宮內膜菲薄。
04.其他相關因素
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衰老、既往的妊娠經歷等,子宮內膜不可避免地勞損,血供和雌孕激素受體減少,進而導致子宮內膜發育不良,出現薄型子宮內膜。臨床上有一些特殊患者,經過各種檢查包括宮腔鏡檢查無明顯病灶,僅表現為子宮內膜反應不良、內膜菲薄,稱原發性薄型子宮內膜
溫馨提醒:子宮內膜是滋養生命的地方,比起治療,減少不必要的宮腔內操作,保護子宮內膜不受損傷更重要,愿各位女性朋友都能提高意識,維護自己正常的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