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宮頸機能不全孕前環扎醫院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3-26
宮頸機能不全是妊娠期因子宮局部因素導致圍產兒發病率與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其發生率約0. 1% ~1. 0%,約15%的中孕期復發性流產原因為宮頸機能不全,是妊娠期因子宮局部因素導致圍產兒的發病率與病死率主要因素。當宮頸結構與功能發生異常,于妊娠中晚期不能發揮類似括約肌的作用,當宮內妊娠物的重量超過宮頸內口承受力時,即可導致宮頸機械性擴張而反復流產或早產時稱之宮頸機能不全。宮頸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妊娠中晚期出現無痛性宮口擴張、宮頸管縮短、羊膜囊膨出、胎膜早破進而發生流產、早產,而在孕前及孕早期通常無任何臨床表現。孕前宮頸機能不全往往缺乏典型癥狀與體征,孕前宮頸機能不全診斷主要依據患者反復流產、早產病史、宮頸手術史、輔助檢查發現宮頸縮短、宮頸內口增寬進行綜合判斷。
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
盡管宮頸機能不全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目前國內外尚無公認的、明確的診斷標準。目前對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主要遵循以下標準:(1)有明確的多次中晚期妊娠自然流產(早產)史。(2)流產時常無先兆癥狀,無子宮收縮痛而頸管消失, 羊膜囊突出。(3)非孕期可將 8 號Hegar宮頸擴張棒無阻力地通過宮頸內扣。(4)非孕期子宮輸卵管造影 (HSG)證實子宮峽部漏斗區呈管狀擴大。(5)非孕期超聲測量宮頸管寬徑 >0.6 cm,或長度<2.5 cm。診斷要求具備上述診斷標準第 1 條, 并符合其他4條中的任何 1 條即可確診。但是通過以上的診斷標準不難看出該診斷的一些弊端,首先對于宮頸機能不全診斷的必要條件是多次明確的中期妊娠自然流產史,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無疑是殘忍的;其次,對于初次妊娠的患者診斷宮頸機能不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在患者發生中孕流產后才能考慮診斷宮頸機能不全。那么對于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把握呢?
對于來我門診就診的初診未孕患者,首先我會詢問病史,之后做婦科檢查(宮頸探查:8號Hegar宮頸擴張棒探查宮頸)及相關輔助檢查(彩超),結合患者病史、婦科檢查及輔助檢查做出診斷。具有一次明確的中晚期流產(早產)史,8號Hegar宮頸擴張棒無阻力通過或(和)宮頸長度<2.5 cm, 就應該高度考慮診斷宮頸機能不全;若患者既往有一次明確的中晚期流產(早產)史,但不具備這兩點之一也應該懷疑宮頸機能不全存在。對于我門診保胎的初次中晚期妊娠患者,若首次發生中晚期流產(早產),只要有典型臨床癥狀, 就應該考慮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癥狀包括無痛性宮頸擴張,羊膜囊突出,繼而胎膜破裂,流產前胎兒存活,娩出胎兒有生命跡象但不能存活。
左圖為正常妊娠時宮頸的超聲表現,右圖為宮頸內口擴張超聲表現
宮頸機能不全的治療
對于宮頸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經陰道宮頸環扎、開腹子宮峽部環扎、腹腔鏡子宮峽部環扎,這三種環扎方式各有利弊。
經陰道宮頸環扎
該手術一般在孕14-16周進行,不僅可以用于孕期預防性宮頸環扎, 還用于宮頸擴張而胎膜未破時的緊急宮頸環扎,手術操作相對簡單,手術時間短。但該手術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經陰操作增加了感染風險,導致絨毛膜羊膜炎發生,增加流產風險;經陰環扎往往環扎位置較低,環扎部位以上的宮頸內口隨著孕期增加依然擴張,擴張的宮頸可能誘發宮縮,導致流產的發生;為了防止宮口擴張,孕婦術后往往被要求嚴格臥床,臥床的不便對孕婦的身心造成一定傷害。
開腹子宮峽部環扎
該手術方式創傷大且操作較困難,僅適用于孕齡過大, 不適宜腹腔鏡孕期環扎的少數患者,因此臨床很少應用。
腹腔鏡子宮峽部環扎
該手術一般在孕前或早孕期進行,其優點在于腹腔鏡操作相對于經陰操作,減少了感染的機會,避免了因感染造成羊膜炎而導致妊娠失敗的發生; 腹腔鏡手術可用于經陰環扎失敗患者,或者因先天性宮頸發育不良患者、宮頸術后無法進行經陰環扎患者;由于環扎材料相對經陰環扎材料與人體相容性較好,因此有意二胎患者,一胎剖宮產時可不拆除環扎帶。當然腹腔鏡手術也存在缺點,比如費用較高;必須經過剖宮產結束妊娠;若胎兒畸形或死胎引產等只能剖宮取胎;盆腔粘連者手術操作難度大;環扎帶可能會切割或侵蝕子宮峽部,從而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或子宮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