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后怎樣才能正常懷孕?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0-06-11
如果說不孕對女性是一種苦難,那么習慣性流產的煎熬猶勝于不孕。每一次,新生命在子宮著床的欣喜還未散盡,與它失之交臂的悲傷總會襲來;每一次,在懷孕后祈禱胎兒可以健康孕育,可總是會在忐忑無助中發生流產。有很多夫妻在再次懷孕之后,都會想方設法不讓習慣性流產再次發生,但往往很難如愿。那么怎樣避免習慣性流產的發生呢?
什么是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也稱復發性流產、反復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及三次以上,且每次流產往往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者。習慣性流產癥狀以陰道出血,陣發性腹痛為主,而流產前常常沒有任何習慣性流產的癥狀。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1、黃體功能不全
由于黃體發育不良或過早退化,孕酮分泌不足,或子宮內膜對孕酮反應性降低而引起的分泌期子宮內膜發育遲緩或停滯,或基質和腺體發育不同步而影響孕卵著床。
2、染色體異常
如果夫妻雙方或一方或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胚胎不能正常發育,常常會發生自然流產,因為某些胚胎染色體異常其父母的染色體可正常。染色體異常者應根據異常的種類判斷能否再妊娠,若能再妊娠也應做產前診斷以確保優生優育。
3、環境因素
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均可引起流產。
4、母體因素
妊娠期患急性病、高熱、細菌毒素或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腎炎或高血壓、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畸形、雙子宮、縱隔子宮及子宮發育不良等)、盆腔腫瘤(如子宮肌瘤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嚴重糖尿病未能控制、胎盤內分泌功能不足均可導致流產。
5、免疫因素
若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則可引起母體對胚胎的排斥而致流產。
習慣性流產如何治療?
習慣性流產需要對癥治療,否則很容易導致過度治療,因此,在出現習慣性流產時,應首先排查出根本的原因。
1、子宮變形者應進行手術矯治。
2、宮腔粘連者,可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藥抵達松解粘連的目的。
3、黃體功用不全者,可予黃體酮補償。若有受孕可能,自基礎體溫升高的第3~4天起,予以黃體酮10~20mg/d,在確診已妊娠后,繼續治療至妊娠第9~10周。
4、屬染色體失常者,如再次妊娠,有必要進行產前檢查,經過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了解胎兒是不是先天變形,一旦發現失常,應及時中止妊娠。
5、女方陰道與宮頸排出物、男方精液細菌培育陽性者,依據藥敏試驗予以相應治療,直至康復。治療期間選用陰莖套避孕。
6、子宮肌瘤較小者,可服用藥物治療;假設肌瘤較大又是單發,可采用手術剜除法治療。
7、對子宮頸口懈怠者,可依據以往流產發作的時間,在孕12-20周期間行宮頸口縫扎術,術前如有陰道炎癥須治好后再行手術,術后用黃體酮、中藥和鎮靜劑安胎,定時隨訪。
- 上一篇:內分泌失調有什么危害?如何預防?
- 下一篇:內分泌紊亂怎么調理才能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