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宜服用避孕藥,生育前的女性如何避孕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5-05
何人不宜服用避孕藥,生育前的女性如何避孕,宮內節育環是如何發展來的
避孕藥物安全、可靠、方便,是育齡婦女較愛選擇的避孕方法之一。避孕藥物既有短效,又有長效,還有應急用的“探親避孕片”。那么,避孕藥片是否人人可服呢?那也不是。例如,下列6種情況的婦女是不宜服用避孕藥的:
1、患急慢性肝炎和腎炎者。避孕藥是在肝臟解毒,再經腎臟排出的。如果肝腎功能不好,就會加重肝腎負擔,使藥物在體內積蓄。
2、患心血管疾病者。避孕藥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可能會使鈉、水潴留,加重心臟負擔,所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婦女不宜服用避孕藥。
3、惡性腫瘤和乳房良性腫瘤患者。避孕藥用了幾十年,雖未發現有致癌作用,但是,因避孕藥系雌激素,為慎重起見,腫瘤病人還是以不用為好。
4、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不提倡使用。因為有少數病人用藥后有血糖輕度增高現象。
5、以往或現在有血管栓疾病者。由于雌激素可增加血液凝固,加重血管栓塞疾病的病性,故不宜服用。
6、哺乳者。避孕藥可使乳汁量減少或質發生改變,還能通過乳汁輸送給乳兒,故哺乳者不宜服用。
剛開始性生活的女性,情緒易激動,額外排卵機會多,性生活經驗不足,這時應選擇避孕效果可靠,不影響未來生育的避孕方法。
很多女性可能在2-3年內會要小孩,因此首選的是短效的避孕方法,如復方口服避孕藥。如果在3-5年內沒有計劃要孩子,可以選擇一種長效避孕方法,如曼月樂宮內節育系統。
這一時期不宜使用單孕激素避孕針,因停藥后恢復排卵的時間較長,也不宜用自然避孕法,如安全期和體外排精,因避孕有效率不高。
西歐女性的第一次月經來潮(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是11-14歲,第一次性生活通常發生在16-20歲之間,這個時候是生育的高峰。在這個年齡,最普及的避孕方法是復方口服避孕藥,由于它避孕效果高,使用方便,使月經周期規則并且減少月經量,減輕痛經。
口服避孕藥其它的好處包括降低影響未來生育能力的盆腔感染的發生,有些口服避孕藥如達英-35,還獨有皮膚調理作用,有效解決皮膚過油和痤瘡的問題。另外,屏障避孕法如避孕套可能對減少患性傳播疾病的風險有幫助。
據記載,古埃及人經常帶著駱駝四處走,為了避免駱駝因避孕懷孕而令旅途受阻,埃及人把圓滑的石子放入雌性駱駝的子宮內,發現此方法十分有效。
第一個宮內節育器可能是希波克拉底在2500年前使用的,猜測他是用一根空的導管將物體放置入子宮的。由鐵、玻璃、烏木、甚至滿布鉆石的白金制成的有主桿的宮內節育器在19世紀末被使用現代節育器的先驅是由蠶腸線做的環再纏繞銀線組成的。第一個在醫學上被接受的宮內節育器是Lippes環,直到1962年才被廣泛采用。
現在有了最新的避孕方法――被專家們喻為“自口服避孕藥發明以來,可逆避孕方法最重大的進展”―曼月樂宮內節育系統。這是以結合口服避孕藥和宮內節育器的優點為目的,與人口委員會共同開發的。宮內節育系統最早于1990年在芬蘭上市,在斯堪的納維亞名為左炔諾孕酮,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名為曼月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