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飲酒早產危險增3倍更易流產,女人如何流產才能降到最低傷害?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5-05
孕期飲酒早產危險增3倍更易流產,女人如何流產才能降到最低傷害?,小心滅蚊劑讓孕婦流產
孕期飲酒對胎兒影響很大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1日報道,《生物醫學中心:妊娠和分娩》雜志刊登愛爾蘭一項最新研究告誡,婦女孕期飲酒就會導致早產幾率增加三倍。另外胎兒在腹中接觸酒精還會增加出生體重過輕危險。更嚴重的是,孕期飲酒還會導致新生兒死亡率上升。
新研究對都柏林市6萬多名新媽媽展開了相關調查。內容涉及懷孕期間的飲酒頻率以及懷孕最初幾周的飲酒情況。結果發現,81%的女性承認在懷孕期間喝過一些酒,一些人孕期酗酒的原因是“懷孕純屬意外”。孕期酗酒包括,每周至少飲酒20杯或每天喝1大杯葡萄酒。這些孕婦發生早產的危險最高,是普通孕婦的三倍。這些孕婦的孩子發生出生體重過輕以及出生死亡危險都增加了約50%。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3例胎兒酒精綜合癥(FAS)。該病是母親在懷孕期間酗酒對胎兒所造成的永久出生缺陷,病情程度會因母親飲酒量、頻率以及時間而不同。酒精會進入胎盤,并阻礙胎兒的成長及體重,造成獨特的胎兒臉部畸形,破壞神經元及腦部結構,并引起體質、學習困難或多動癥等行為問題。
研究人員告誡說,為了下一代健康,婦女在準備懷孕前以及妊娠期間最好不要飲酒。
意外懷孕讓很多人錯手不及,被迫無賴只能結束小生命,即流產。流產不僅給心理造成傷害,也給身體上造成無法挽回的痛。只有作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將流產給女性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如何將流產對女人的傷害降到最低?
術前作好充足的準備
術前檢查必不可少。流產是不得已采取的避孕補救措施,流產畢竟是有創傷的手術,在實施人工流產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防止給身心健康帶來更多的麻煩。在懷孕之后,孕婦身體抵抗力減弱,容易患病,人工流產術前體檢及全面的婦科檢查顯得非常重要。
有生殖系統感染時首先控制炎癥。凡是患有生殖器官急性炎癥或患有慢性炎癥處在急性發作期的孕婦(如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在行人工流產術前需要運用抗生素系統、足量治療,待炎癥控制后再行手術。手術之前三日內應該禁止性生活,術前一日洗澡,更換內衣內褲,手術當天帶一些清潔衛生用品,以保持外陰清潔,防止感染。
術后康復不可忽視
人流后康復很重要。流產是女人不愿面對的事情,卻又往往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應該更好地保護自己,因為這個過程畢竟對你身體有傷害。首先宮腔操作增加了上行性感染的機會,可引發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影響以后生育能力。尤其是許多未婚女性,認為人流小事一樁,上午做完手術,下午就去上班,導致炎癥向上蔓延,引起繼發性不孕。
大多數流產都需要刮宮或吸宮術,子宮內膜組織受到一定損傷,人體不僅會丟失一定數量的血液,流產過程中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和肉體上的痛苦,使流產后的身體比較虛弱,子宮和卵巢的功能需要逐漸恢復,因此適當休息非常重要。通常以半月為宜,實在沒有條件,至少也要休息3-4天。當然也無須整日臥床,因為不利于惡露排出。身體虛弱、失血多者酌情延長休息時間,盡量少看電視、讀報紙。不接觸冷水作業,避免受寒。半月內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
由于人流手術后宮口未完全閉合,術后要特別注意保持外陰清潔衛生。所用內褲、衛生巾等用品要勤洗勤換,術后半月內不宜盆浴。
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生活
術后兩周是受術者全身各系統的復原過程。流產后由于機體內環境改變,容易發生感染,寄生在身體其他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或皮膚)的細菌或感染灶的病原菌,也會經血液循環播散或經手的接觸傳播至生殖道引起感染。受術者術后應按時服用抗生素,并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一定要在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一定不要盆浴,勤更換衛生紙墊,保持外陰清潔。
人流術后子宮口還沒有完全閉合,子宮內膜也有一個修復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要特別注意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所用的衛生巾等用品和內褲要勤洗勤換,術后半月內不要坐浴,以免臟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人流術后過早性生活,易造成急性子宮內膜炎、盆腔炎,還可繼發不孕。觀察術后出血情況。術后陰道流血超過一周以上,甚至伴有下腹痛、發熱、白帶混濁有臭味等異常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復查診治。
堅持做好避孕。術后卵巢和子宮功能逐漸恢復,卵巢按期排卵。如不做好避孕工作,很可能又會懷孕。因此,術后應及早選擇可靠的避孕措施,人流手術只能作為避孕失敗后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手術,應學會以避孕為主,不能把人流手術當作避孕節育的措施。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懷孕期間明明很小心了,還會有流產的現象發生?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你可能會忽視的細節,卻會成為流產的罪魁禍首。
流產原因:滅蚊劑可能致孕婦流產
怎樣對付蚊子?這是讓一些準媽媽煩惱的事情:市面上驅蚊產品挺多,可那些能滅蚊的噴霧劑和蚊香,是否會對腹中胎兒有害?拿什么抵御蚊子的騷擾,是最安全有效的?而在很多驅蚊產品中,只有花露水的說明書上明確注明“孕婦慎用”字樣;一些噴霧式滅蚊殺蟲劑及電蚊香液中,標明主要有效成分是“胺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等,且說明對“魚、蠶有害”,卻未注明是否對孕婦有害;而大多數盤式蚊香則連有效成分都未注明,確實讓準媽媽們無從選擇。
據藥劑師介紹,“菊酯”類物質是神經殺毒劑,能通過神經末梢纖維麻痹,麻暈蚊子。但由于只是用來滅蚊,往往劑量較輕,間接接觸人體不會構成嚴重危害。相比而言,有些滅蚊產品添加了芳香劑,可對蚊蟲產生窒息作用,對人體的危害更大,不適合孕婦使用。花露水中若含有麝香等揮發成分,則可能引起子宮收縮、流產。
正規蚊香上市前都應通過動物試驗,一般不會對人體構成危害,但是否會影響孕婦這一特殊人群,目前沒有研究資料。但由于蚊香、防蚊水、花露水多數是化工產品,為求安全,孕婦最好避免使用。
小編結語:看來,懷孕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不能忽視細節問題。往往你認為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也有可能是寶寶的殺手,那么,為了寶寶的健康,努力去學習孕期保健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