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別把流產不當回事,女性多次流產易患心臟病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5-06
婚前,別把流產不當回事,女性多次流產易患心臟病,習慣性流產的免疫治療
筆者近年來在醫院介入治療中心和婦科門診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婚檢者:結婚前先治不孕。因此,筆者想在這里提醒年輕女性:
不久前的一個下午,筆者在醫院婦科門診采訪時,剛好遇到一位未婚女性咨詢不孕癥的事情。這是一個22歲的患者,焦灼的面孔上明顯地露出一絲稚嫩。當她在診斷室里,聽到前一位患者被診斷為繼發性不孕癥后,她焦急地問:“大夫,我會不會像她那樣,也患上了不孕癥呢?”
她告訴醫生,18歲時她開始有了男友,從此便開始有了性生活,就在認識男友不久,她就懷孕。在醫院做過一次人流手術后,在以后的四年中,盡管她和男友有著規律的性生活,然而,沒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她從此以后再也沒有懷孕。當她因陰道炎來醫院婦科門診治療時,從前一位不孕癥病人的病情聯想到四年來沒有懷孕的自己,她驚恐了也擔心了,她怕自己從此后也不能懷孕。她的檢查結果證實了她的擔心并非空穴來風。原來,由于她在四年前人流后,沒得到良好的休息和護理,再加之在她人流不到半個月時間又和男友發生了性關系,于是,她患上了人流后的并發癥子宮內膜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原因使她的兩側輸卵管受累,繼而發生了輸卵管阻塞。
據醫生說,在婦科門診有三分之一的繼發性不孕者,多是有婚前人流史。
筆者還在婦科門診見到一對老年夫婦來到醫生面前,詢問醫生他們的兒媳婦還有沒有生孩子的可能。
原來,老人的兒子結婚四年,媳婦從未懷過一次孕。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雙側輸卵管均阻塞,輸卵管傘端發生腫脹和粘連,已失去了排卵的功能。經醫生詢問才知道,結婚前,兒媳婦已做過5次人流術。
據統計,全球目前有不孕癥患者5000萬至800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21世紀,不孕癥將可能成為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病發病率的疾病。但在引起不孕癥的原因中,除了先天發育不良和環境等因素外,大部分不孕癥原因屬于人為因素。例如反復刮宮、經期同房和過度減肥。反復刮宮多見于未婚先孕和盲目追求優生優育者。
有些女性不懂得珍惜自己,也缺乏常識。她們不知道醫學上稱子宮內膜為“組織學溫床”。通俗地講,精子與卵子結合后,孕卵就像一粒種子,種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發芽結果。如果反復做人工流產或刮宮過度,可導致子宮內膜損傷,使原來肥沃的土壤變得貧瘠。將來即使有了生育愿望,種子再好,也難著床懷孕。經期同房可造成婦女宮腔感染,刺激女方產生精子抗體。同時,還可造成經血逆流,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而這些情況均可導致不孕癥。
另外,盡管減肥是當前流行的一種時尚,但從醫學的角度看,女性體內的脂肪在達到體重的20%以上的時候才能維持正常月經周期。如果脂肪過少,即可導致下丘腦和垂體激素分泌異常,導致排卵障礙、月經減少甚至閉經。
筆者在結束本文時,真誠地希望那些隨意地選擇人流或藥流者,應珍惜自己的身體,潔身自愛,科學避孕,盡量少做人流和藥流手術。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多次流產的女性似乎心臟病的危險增加了。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國醫學會》雜志上的這份研究報告稱,與沒有流產過的女性相比,流產一次以上者因心臟病或真的心臟病發作而入院治療的可能大50%。
英國劍橋大學婦產科學教授史密斯說,和其他研究一起表明,妊娠并發癥可能是女性遠期健康問題的一個指征。妊娠并發癥可能是潛在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種臨床表現,它最終會表現為有癥狀的心臟病。
史密斯及其同事對1981年至1985年間129290名頭次分娩的蘇格蘭婦女的資料進行了研究,檢查她們以前是否流過產和哪些人后來發展為心臟病。最終他們發現:流產一次以上者心臟病危險增加50%,流產三次以上者心臟病危險是沒流產者的兩倍,但因為適合后一條件的女性數量太少,研究人員還不能斷定后一條是否確實如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進一步研究能將女性的生育史整合到她的總心血管危險的評估中,而且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兩者有關的機制,以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
醫學上定義習慣性流產為連續兩次以上,在同一妊周內發生了胎停育,進而出現流產的現象。
同一妊周內應該怎樣理解呢?
比如上次懷孕50天左右發生了流產,第二次也在50天左右發生流產。
停育是什么意思?
通常胎兒在40-50天左右就開始有了胎牙和胎心的情況,如果在這個期間通過B超檢查沒有發現有胎牙和胎心,這就屬于胎兒停止發育,在早期就稱之為胎停育。
什么原因導致的習慣性流產?
嚴格說來習慣性流產并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習慣性流產是很多種疾病的一種共同表現。臨床統計大約有43種左右的疾病能夠引起流產。
引起習慣性流產的疾病大約有43種疾病
1、免疫因素占67%
2、解剖因素占14%
3、內分泌因素11%
4、遺傳因素占5%
5、其它因素占3%
為什么免疫因素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免疫因素是指在懷孕早期母體和胎兒處于一種同種異體的狀態,正常情況下由于胎兒和母體之間的胎盤屏障現象,就可以繼續妊娠,不會發生排斥。如果免疫有一些因素不正常了,母體產生抗體后就可以造成免疫排斥。
胎盤屏障有兩個概念,一個是起物理的分割作用,另一個是化學的分割作用。實際上母體和胎兒之間在血型以及組織配型上一樣的幾乎很少見,之所以能夠順利生產出來就是因為這個屏障的完好,這個屏障被破壞以后,免疫排斥反應就一定岱⑸?br>
怎么理解感染和內分泌因素引起的流產呢?
感染引起的流產往往是偶然一次的,不會是習慣性的,這是一個流產因素,往往并不是習慣性流產常見的因素。內分泌因素是一個習慣性流產的因素,臨床醫生或者是經歷過保胎治療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用內分泌的方法進行的胞胎(注射黃體酮等)。這一類病因在臨床上并不常見。內分泌因素引起的疾病大概有以下幾種,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引起卵巢功能改變。還有多囊卵巢綜合癥,也引起排卵后的黃體功能不足。還有全身內分泌因素,包括糖尿病、甲狀腺低功,甚至有一些腫瘤疾病導致內分泌紊亂。當然內分泌紊亂后母體環境就不適合胎兒生長了。
有哪些因為盲目保胎帶來的嚴重的后果?
發生在12周以前的習慣性流產叫做早期習慣性流產,晚期習慣性流產是指妊娠12-28周以前。我曾經有一個晚期自習慣性流產的病人,我認識的病人基本上在20-24周之內,后來查出原因是屬于宮頸內口松弛癥,是先天發育引起的。我們對她進行了保胎手術,后來產婦生出了一個兔唇。舉這個例子是為了告訴孕婦不要盲目保胎,一定要進行畸形兒篩查,比如這種情況應該在保護胎后5-6個月檢查B超,可以發現很多可能的畸形。那時候是80年代,由于B超技術沒有達到現今的水平,因此這方面忽略了。病人也是很痛苦的。因此不要盲目保胎。
當然保胎還是有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檢查手段,包括B超、內分泌等檢查確定胚胎還存活,并且胚胎沒有異常,包括沒有畸形。另外還要找出這次先兆流產的原因,比如陰道出血、輕微肚子疼等。再就是既往有流產史的患者不要在懷孕后進行保胎,最好在懷孕前就找到既往流產的原因。
流產一般分為早期原發流產和早期繼發流產,另外還有晚期原發流產和晚期繼發流產。有的人吃大量的中藥很多都是沒有找到原因,治療習慣性流產一定要有針對性進行。
免疫因素的習慣性流產的治療是怎樣進行的?
免疫因素的習慣性流產的治療還應該從發病機理來進行探討,通常這種免疫因素導致的習慣性流產都是因為首次懷孕或者既往懷孕后做了人流或者藥流,在人流和藥流的過程中,胎盤屏障受到了破壞,同時子宮內膜也受到了創傷,這時候子宮內膜的靜脈就暴露出來了,子宮內膜的靜脈是回行血,是向母體心臟流的血液,這時候胚胎組織的一些碎屑以及其它成分就會隨著血液回到母體的血液中,而這對于母體來說屬于外來異物或者說是抗原,這樣母體就會產生抗胚胎抗體,再次懷孕后抗胚胎抗體就會使免疫屏障遭到破壞。那么針對性治療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母體內是不是有這種抗體,如果有這種抗胚胎抗體,我們就可以確診為免疫性的流產。這部分流產大部分都是早期繼發的,也就是在懷孕3個月之內就發生了流產。治療首先要消除體內的抗胚胎抗體。
免疫治療的過程
第一步:抽取丈夫20毫升靜脈血。第二步:把抽取的血液送往實驗室。第三步:對血液細胞進行分離、孵化、培育和細胞裂解。然后提取基因片段,對基因進行定量分析,制成疫苗。第四步:四天后把疫苗注射到妻子體內。從抽血到制成疫苗,前后需要四天時間,四天后妻子就可以到醫院接種疫苗了。
免疫治療療程有多長?
這樣根據前一次流產的時間來確定,比如前一次是在40-50天流產,就應該是在妊娠前打四次疫苗(一周一次),妊娠后每周一次,一共四次。有的需要打八次,有的需要打12次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了。
這項技術出現已經8年了,從近期的情況看來,經過治療后懷孕并生產出的胎兒中沒有發現大體的畸形,也沒有明顯的遺傳疾病。我們臨床發現這項技術的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其它失敗的例子大多都是誤診造成的,也就是說把非免疫性的習慣流產當作了免疫性的習慣流產進行治療。